2019的夏天,友人鳳在大學室友的聊天群組中,提議一起去學串珠,原因是想要在她流量好大的網站上賣水晶手環。
朋友
我雖然對串珠始終沒有興致沸騰過,但在餐廳吃飯聚會的形式已膩,加上喜歡手作,二話不說就立刻答應,四個大學室友瞬間湊齊,一個下雨的周末,在繁華市區的飾品工作室中集合。
串珠體驗
看到大桌上整整齊齊排滿一盒盒的各式串珠,忽然就熱血起來,想捲起衣袖快點開工,有手作魂的人總是會被這種畫面點燃。
然而空氣卻瞬間凝結!
看來可能需要準備放大鏡?左手拿珠、右手拿線,雙眼看到的卻都是糊成一團!果然是一起畢業將近20年的好同學們,在哈哈笑聲中,誰都不願意承認自己老花嚴重,開始比誰找得到白色超小珠珠的超小洞洞。
在新聞裡會被稱作「婦女」的我們,儘管努力保持外表光鮮,但總有些無能為力的項目,不過!摸索一會兒後,也是能漸漸上手了,畢竟我們是很努力在保持頭腦靈光的。
風格
30分鐘過去,姐妹們的手環樣式逐漸完成排列,我手上卻還只握著幾顆石頭,似乎怎麼都挑不到我腦海裡想要的材質。
其實把數十顆珠珠串起來,要不了多久時間,但在選珠與編排的過程中,「個人風格」很快就開始發生影響力,可以用亮晶晶的東西變得很時尚,也可以用大量石材組出異國風,甚至隨便亂挑,也是每個人都湊得不一樣。
友人菊很快就選好超適合她雪白皮膚的淺粉紅色系,友人鳳也是一下就挑出他有備而來的水晶組合,友人榆的高中女兒,很自由自在地在嘗試各種不同搭配,而我則因為各種顏色的松雪石,滿腦子就想重溫曾經在希臘小島上看到的自然風格。
受不了我的卡,朋友與老師開始陸續給我建議,可是我心裡追求的那個氣氛,看來只有自己清楚,他們的建議加下去就走味了,終於再跟老師翻了些庫存石材後,完成了我想要的風格。
不同
樣式決定後,終於要開始「串」了。
依照各自喜好,用金屬件慢慢連接,或是用彈性繩直接串起來,我們四個人又做出了四種不太相同的結果。
忽然覺得很有趣,小小一條手鍊,其實是充滿各種想法的。

心動
陸陸續續完成體驗製作的人,開始在老師的店裡參觀,地方雖小,但看得出來是精心布置且累積多年,每一個角落都好精緻。
是說到了這個年紀,真的會動念想買的飾品,不是湖水藍的T牌,就是亮晶晶的B牌或P牌,少女時代時常狩獵各種小飾品的情懷,好像已經消失了?
抱持著準備收工下課的心態,逛到所謂「蠟線手環」區,啊!腦海裡又再次大量浮現在希臘小島和東南亞小島的旅遊畫面,當時在旅遊好心情的烘托下買了不少,也留下不少因配件而生的愉快記憶,最近正熱衷於在海邊玩趴板、學衝浪的我,忽然好想再次重溫這種感覺。
然而我卻因為小吊牌上寫的數字縮了手,友人鳳溜到我耳邊小聲地說:
「我帶你去買材料!」
拋出了買魚不如買釣竿的提議,或許因為他也正熱衷於此,所以知道如何也願意帶我一起跨過這道門檻。
入坑
工作坊之後,我們就來到了台北後火車站,在兒子很小的時候曾經來附近知名的「小熊媽媽」買過一些材料玩,想不到真正的寶庫是在巷弄裡,以專門店形式深耕,水晶珠、銀飾等,雖然稱不上多,但對於入門者倒是很有助於瞭解全貌,大概逛逛就知道有哪些選擇、價格、風格等。
來到一家小小酷酷的店,老闆說都是他們去泰國找的優選,小小銀飾輕鬆破百,這個坑果然很大啊!總之買了幾捲蠟線,兩個銀飾,摩拳擦掌!
看了好多教學書、好多影片、好多分享文,終於漸漸掌握這項素材的特性,從網路上購入各色蠟線與飾品,出乎意料高興緻持續前進著,套上我的色彩哲學,越來越成熟地累積,並想要追隨友人鳳嘗試銷售看看。
怎麼開始?架個品牌網站啊!
咦?耶?嗯?
確實想做個品牌,好!就來試試看吧!怎樣我也是個理科生!

也請看看我們的多種蠟線手環商品吧!
